保險也有通貨澎脹的問題(作者:選我)

不知道你是否有聽過老一輩人說:以前一碗牛肉麵20就能吃的到,以前一棟透天房子只要30萬⋯⋯以現在來說一碗牛肉麵就要150~90元,可能會依地區區域價格也不一樣,而一棟透天房子,小編的老家一棟也要一千多萬,在巿區更可能要5000~2000萬,一樣台北透天房子與屏東透天房子價格當然也有差,除了區域性價格有差外,主要是因為通貨澎脹。

而保險也有通澎的問題,像以前住院病房一天3000元就能住到單人房,而現在很多單人房甚6000元起跳,甚至1萬元起算,以前一個醫療耗材1萬多,現在卻漲到3萬元(新耗材材料更好,負作用更少,所以更貴)⋯⋯

所有東西都會遇到一個問題,那就是通貨澎漲

最常遇到的是終身醫療險

很多人說現在規劃終身醫療險1000元,這1000元的終身醫療險在10年後或20年後就會變薄,這是事實,因為會有通澎的問題,相對的,其它的險種也會有這問題,像以前重大疾病一罹患就理賠100萬很好用,如果是20年前100萬是很大的,但現在同樣是100萬,現在罹患重大傷病理賠100萬很容易就花完,因為現在的錢變薄了

所以很多人說終身醫療險保費貴,且以後1000元又會變薄,不如規劃醫療實支實付,至少實支實付可以COVER龐大的醫療支出,老實說終身醫療險保費真的不便宜,畢竟它是繳費20年終身保障,如果一樣醫療實支實付呢?假設以HNRC 計劃三(網路罐頭保單來說),如果從0歲繳到80歲,HNRC所繳總保費為:806318元(從0歲繳到85歲)或XHB計劃二來計算女總繳保費為:855597元(男總繳保費為:819326元),可以說保費比終身醫療貴許多,但為什麼沒有人說實支實付貴呢?因為大家沒有人去算HNRC、XHB的總繳保費,都只看當下承保年齡保費,如果承保年齡越年輕,其保費是越便宜,所以不會有人嫌它貴

以終身醫療險與醫療實支實付來說,它們的功能不同,所以解決的問題也不同,終身醫療它是屬於薪水險(住院時沒有薪資收入,但要繳房貨車貸甚至是小朋友的教育經費⋯⋯這些都是由薪水險來COVER),而醫療實支實付是在解決住院時的醫療支出(住院病房、手術支出、醫療用藥之支出⋯⋯都是由醫療實支來COVER),所以功能是不同,所以理賠當然是有差異性。

再來是終身醫療險是把保費濃縮在20年要繳完,且它又終身保障,所以保費相對比較貴。
而定期的醫療實支實付則是一年一約,保費是隨著年齡增長而保費增加,年輕時便宜你不會有感覺,等年齡大時才知道保費到後期有多高,且保障又有一定年期限制

以上分析終身醫療與醫療實支的差異性及功能性,但回到原點是保險跟它是有通澎的問題,但換個解度來看,像我自己在27歲時有買終身醫療險1000元保費為7375元,同樣的保險公司一樣的終身醫療險在同樣商品下,一樣27歲規劃保費卻要12400元,整整保費貴上5025元,換個角度來看,以前規劃的終身醫療險比現在便宜,反而是現在的保費變貴了

也有另一派說法是,一樣是醫療險,不如把規劃終身醫療的錢拿去投資,賺到的錢都比所繳的醫療保費多(因為終身醫療保費貴,且幾年後會有變薄),但我要講的是⋯⋯上述是在賺錢的條件下,如果是賠錢呢?我想沒有人有把握投資一定會賺錢不賠的?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人把保險當作是避險工具,因為它可以確保當人發生風險時,我們不會受到風險而影響到生活,但也有人把保險當作是浪費,因為與其把錢拿去買保險,不如把錢拿去投資賺更多錢

在這分享一個客戶案例,這個客戶是一位喜歡存錢的客戶,他把他的錢分為保守三分,積極投資四分,三分現在以備不時之需,他保守是以美元儲蓄險來規劃,所以他來找我規劃美元保單,而積極投資以股票為主,三分則現金存在銀行,客戶收入算不錯,年薪大約有150萬左右的工程師,一直以來我都叫他要幫自己規劃保險來保障自己,但他總以自己年輕不需要來拒絕,直到去年⋯⋯因為高燒不退、皮下瘀血等症狀,後面去檢查發現是急性白血病,也是屬稱的血癌。

因為沒有任何保險,所以一開始都是花自己的現金(當重大傷病卡還沒申請下來時,其醫療費並沒有優惠),當然後來因為血癌也有領到重大傷病卡,所以能節省醫藥費、掛號費、自行負擔費用⋯⋯但長期下來,現金也花不錢了,因為罹患血癌需要常請假休息,因為疾病的關係,也無心看股票,看著存款慢慢變少,客戶也一直在後悔早知道就幫自己買保險,常講如果有買保險,可以使用更好的自費用藥,不用看醫生是否能申請過健保給付,且一些藥療用藥健保有些也不給付,長期下來醫療支出也不少⋯⋯可以說之前努力存下來的錢,都因為一個疾病而慢慢的把之前賺到的錢,慢慢用在醫療支出上,雖然想幫忙他,但也無可奈何。

雖然這個客戶還在抗戰中,但隨著醫療進步,有些更好的治療卻更花錢(有些因素會加速通澎更劇烈,如新的醫療用藥或療程),當人的求生意志強時,再多的錢也是要花下去,畢竟錢再賺就有,但命只有一條。

當發生風險時,再好的朋友可能能借個2~3萬元,而親人可能能借個10萬~30萬,但如果醫療費貴到上百萬呢?要跟誰借呢?唯有保險⋯⋯能讓我們在發生風險時,無後顧之憂⋯⋯至少不會拖累到家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