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期保單健診,七大重點告訴你為何如此重要!(作者:娜娜)
保單健檢是指定期檢視保單,重新檢視過往的保單內容,針對目前的保險種類和當下的身份、需求、生活狀況來決定是否需要調整,並且找出保障缺口予以補強,或將過時多餘不需要的保險項目更新汰換,就是根據自身需求調整為合適的保單,像是人生每個階段都會有不一樣的規劃,定期做保單健檢是保戶了解自身保障最全面的方法。
保單健診的目的之一:審視人情保單避免不必要的保費支出、身份轉變應告知業務員避免日後糾紛、因應趨勢變化…等等這些情況,最好徹底做一次保單健檢,才能真正了解自己錢花到哪、買了什麼保障,並決定還要不要繼續投保。
以下為你列出七個您務必要做保單健診的重要原因,幫助你隨時進行調整,做出最符合未來的規劃。
一、檢視保費比例,每年數萬元保費在保什麼?
你的醫療險是不是只有「住院」才會理賠?我保的是實支實付還是日額給付?他們的差別在哪裡?醫療險有哪些除外責任你知道嗎?如果連最基本的理賠問都回答不出來,這個時候就必須好好檢視購買的保單類型、理賠項目、條款等等,保險公司理賠是按照保單條款,才不會發生花了好幾萬保費卻發現「沒有符合該項條款」的問題而造成無法理賠喔!
而每年的保險費用加總也是很可觀的,保險固然重要,也不能胡亂購買超出自己能負擔的內容,否則因保費繳不出來而讓保障消失,因小失大。穩健的做法是利用自己年收入的5%~10%當做預算,並請人在預算內依照背景與需求,盡可能規劃完善的保障,精打細算控管錢包,讓每分錢都花在刀口上。
二、檢視自我需求,人情保單是否需要
基於親友的人情壓力,為了幫做業績,勉強答應購買,這種為難不想買,又不知道該如何拒絕,到最後逼不得已買了保單,迫於親戚好友的壓力造成不必要的支出。人情保單並非不好,只是往往為了衝此正在推的商品,卻沒考量保障是否所需,業務員的專業度也因此產生許多問題,因此檢視時應該注意現有保單條款是否符合現有的保障需求,也要將不懂的地方問到對方解釋清楚為止,如果不適合或不合時宜的保險,就應斷、捨、離。
三、保單整合、整理,避免重複購買相同保障
保險買得多,不代表保障買得精準、到位。最常遇到的是購買不同種類的保險,但最後卻發現保障竟然相同的烏龍,因此定期做保單健診,可以向業務員或專業人士諮詢,將保單依需求適時調整或是將其整合,讓保障極大化,而最常發現的問題就是,哪些該刪減或添補?可以依據「保大不保小、保近不保遠」的原則,先保大損失,再保小損失;先保大人,再保小孩;先保明天的風險,不是20年後的風險。
四、 保障規劃產生缺口:年齡、職場、身分、責任不同
每個人自身的需求和背景不同,適合的險種也不一樣,針對當下的狀況進行保險規劃,才能在有限的預算內,將保障最大化。
最常見的是保障未隨「家庭責任」提高,譬如是家庭經濟支柱的責任最重,風險承擔的能力高,家庭經濟支柱如果無法工作可能會影響收入來源,喪失工作能力或是失能,沒收入了,生活支出和醫療、看護費用確還會持續不斷,此時保險規劃就應該考慮到萬一不能工作時的中長期薪水補償,考量能夠提供一筆安家費再加上長期穩定給付的的險種,如失能險搭配失能照護險,所以像是醫療險、壽險、意外險、失能/長照險都很重要。
而對於家庭責任較輕的青少年人,最必要的是疾病、意外、失能方面的保障,以免風險來臨時拖垮家人的後半生;年齡較高的長者,要留意的是醫療、失能方面的保障、若有財富傳承需求也須盡早安排。
人生各個階段承擔的責任、風險及債務缺口都不一樣,所需要的保障缺口自然不同。
五、身份轉變應修正,避免日後理賠糾紛
身分變換時,所肩負的責任也會跟著不同,記得要確實修正基本資料,為了避免後續發生理賠糾紛,建議個人資料狀態有調整時,都要通知保險顧問,對相關保單進行調整或檢查,例如:個人聯繫資料有無更新、工作有沒有變換、受益人需不需要變更、退休等等,有換工作也要做好職業別更動,確保保單的效力,這些如果沒有更新,不僅影響到自身權益,續保或理賠時還可能產生問題。
許多常見的保單理賠糾紛就是因職業別不符投保時的類別,或是未繳保費卻因搬家沒收到催告通知,導致保單失效,這些都會影響到後續理賠權益,另外也要想一下最近有無衍生出什麼新需求,或是一些短年期保單有沒有要更換的。
更詳細的資料包含曾經搬家要變更保單地址、換過手機號碼、改名字、結婚想把受益人換成配偶、原本繳費的是爸媽要改成自己繳、要保人從爸媽變更成自己、職業類別(小時候投保時是學生,現在是工程師)等,詳細的資料都可以請業務員協助變更。
六、與業務員定期聯繫,間接確認保單未失效
業務員失聯許久,保單不知不覺間成了孤兒保單,保險業務員和我們一樣,也可能遇上事故或是離職轉換跑道。雖然大多時候保險公司都會安排好接手服務的人,不過每位業務員作風不同,並非人人都會定時問候、提醒保戶該注意的事。如果保戶自己也希望能隨時掌握保障,讓保障不間斷,也要定期與業務員聯繫、討論、規劃,同時也可以更新各種保險資訊。
若不幸成了沒有人服務的孤兒保單,先不用慌張,現在保險公司基本上都有透過網路的客戶服務,也會安排新的業務人員接手。當然自己也可以跟朋友打聽服務口碑好的業務員,只要是同公司都可以申請轉移服務人選。
七、保障因應醫療、政策、重大事件做調整
保單除了要跟著人生規劃調整,也必須跟著政府政策、醫療趨勢去改變。
重大事件 突發疫情
重大事件像是長達三年多嚴重的疫情,讓大家都體認到風險的變化性不是能預估的,就連保險公司也無法掌握,正因如此,我們只能盡量在一有徵兆時,趕緊檢視自身相關保障,並查看市面上是否有最新且更針對事故做補償的商品?這些都可與專業人士多加討論。也有的醫療保單理賠方式可能快跟不上現在的醫療制度,
政府政策改變影響權益
如同上方所說,疫情變化快速,防疫政策持續滾動,防疫保單就持續面臨變數,現在已沒有幾家業者敢再推防疫保單;即使保單理賠不再擴大解釋,理賠認定要件仍可能因政策出現新變化,在理賠審查出現困難。
醫療技術發展趨勢
隨著醫療技術發展及革新,民眾所需要的醫療需求也不斷提高,以往保單的理賠範圍已不足以因應現階段的需求。未來醫療趨勢,許多患病治療都會走向住院天數少、門診不住院、自費醫材多且貴等方向發展,因此,傳統的住院醫療險已經不夠用了,規劃時可選擇將「門診治療」納入保障範圍的保單,且實支實付醫療險使用到的機會也高出很多,避免因重大事故而耗損許多精力及錢財。
保險是為了轉嫁風險發生對經濟與生命造成的影響,針對人生不同階段檢視應該具備哪些保險、應該投保哪些項目、應該投保多少保額,定期進行保單體檢必不可偷懶,最好養成每3~5年至少1次保單健檢的習慣,另搭配每2年1次檢視申請保險給付的時效,以免發生忘記申請理賠的烏龍事件,也不致遇有重大事故發生時,可以領取的理賠金額可能大失所望或是跟預期的差很多。